动员社会力量 提高保护意识

                                       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李建国

    365-818于1983年12月成立时,四川省正面临着大熊猫食物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保护困境,在这种形势下,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1984年3月应运而生。从此开始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历史征程。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跨行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省级协会,会员高达25840人,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协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4年成立到1988年,这一时期紧紧围绕抢救、保护大熊猫为中心开展工作。协会承担了动员社会救助、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联络国际合作、接受国内外捐赠的繁重任务。第二阶段为1989年到1992年,主要抓法制宣传,团结会员和所联络的单位,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向全社会深入开展实施不久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协助制定符合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草拟、调研等工作。第三阶段为1993年到2000年,主要抓深入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协助主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引导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合理开发利用。第四阶段为2001年到2004年,狠抓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会员,健全协会工作制度,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第五阶段为2004年以来,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协会的工作重点又放在推进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和创建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工作之中。

    20多年来,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坚持开展“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1990年四川省通过省人大立法将这两项活动法制化后,更是连年举办。通过活动开展,一是提高了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把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宣传活动的重点任务。二是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宣传效果。自2006年以来,在“爱鸟周”、“宣传月”活动中,连续三年举办了5次观鸟大赛,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2005、2006两年连续举办保护区周边社区青少年热爱野生动物夏令营活动,将保护意识延伸到山区的学生中去。三是宣传活动与执法检查和防治禽流感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扩大宣传效果。四是协会还积极引导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的县及乡(镇)通过订制乡规民约、发出倡议,动员当地群众参与保护、拒食野生动物,为规范管理、净化市场,推进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五是积极寻求媒体和大众支持。在宣传活动期间,联络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近几年来,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纳入到协会工作的突出任务和重点内容来抓,建立了一批未年人生态教育基地,发展了一批中小学和专家学者、志愿者。成都市西安路小学、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王朗自然保护区先后被中动协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集体,被中动(植)协、表彰为2005年全国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先进集体。在组织开展《绿野寻踪》科普栏目收视工作中,全省建立了10所“小小三员学校”。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柏杨小学、马边县民建小学被中动协授予“2006年《绿野寻踪》最佳组织奖”,上述三所学校各有一名学生被授予“2006年《绿野寻踪》收视最佳学生奖”。

    20多年来,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团结社会力量、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和传播生态文明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89年协会获得了四川省科协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省级协会,1995年、1996年被评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和2004年被中动协评为组织发展先进集体;2005年被省科协评为学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中动协授予《绿野寻踪》组织奖;2008年被省民政厅授予“5.12”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社团组织奖,被省科协授予2008年度学会工作先进集体。

                                                                   

 

 

 

 

 

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