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笼舍丰容?
365-818 http://211.167.243.160:8080/portal/bhxh/2015年07月27日来源:.
通过构建和改变圈养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动物表现出近似野外生活状态下的正常行为,保持其野生天性和身心健康。救护的野生动物能够在放归自然后迅速适应野外环境。
笼舍丰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环境丰容,使动物笼舍环境尽可能接近动物生活的野外环境,或者根据动物的原生地环境的特点来布置笼舍。如给灵长类提供攀爬的绳索等,给獾和貉等动物提供洞穴,尽可能的丰富,并且还要经常改变。环境丰容的最低标准也要满足野生动物生存的三要素:食物、饮水和隐蔽场所,其中隐蔽场所往往容易被忽略。
行为丰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动物,以保证动物在圈养状态下保持正常的行为习性。又可分为食物丰容、气味丰容和玩具丰容等。如根据动物的觅食习性,将食物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和器皿中,增加动物的觅食难度,防止动物觅食能力下降;对于哺乳动物,可以通过在笼舍内喷洒同类或天敌的尿液或散发气味来激发它们的领地意识和防范意识;对于智商较高的灵长类动物可以提供玩具以保持其对环境的好奇性和敏感度。
PS刻板行为:特指圈养动物在压力和无聊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固定的,没有任何变化的,没有任何目的性的行为。如猴类的撕毛现象,食肉兽的踱步现象,甚至有些动物会有自残表现。笼舍丰容可以有效地降低圈养动物刻板行为发生的概率。
社会丰容,主要准对群居性动物进行的丰容,有些群居动物的某些行为需要成群饲养或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表现出来。如猕猴之间的理毛行为,属于种群中等级秩序的一种反映。而火烈鸟需要种群足够大,才会进行求偶炫耀的繁殖行为。
社会丰容也可扩展到群落的概念,如行为丰容中的气味丰容即可归为此类。用一个或几个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来影响动物,以维持它们的野生习性。
【查看评论】
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