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尔与沙勒:两条不同的野生动物保护道路

 

    2006年联合国国际和平日活动中,珍·古道尔博士以联合国和平信使的身份会见了热情的根与芽小组成员。Mark Maglio 摄 图片来源:根与芽北京办公室

 

    美国《时代》杂志把珍·古道尔评选为20世纪“最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同时入选的还有美国野生动物专家乔治·夏勒。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确很难想象,还有第三个人,可以跟他们分享这个荣誉。

  然而,近20年来,古道尔博士和夏勒博士从事的事业截然不同。比古道尔年长两岁的夏勒博士,每年花8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考察,他与中国的工作伙伴吕植常年关注西藏藏羚羊和青海普氏原羚的保护;而珍·古道尔每年365天中300天在世界奔走,12年来过中国15次,却总是在城市停留,从未涉足野外。

  1998年,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与古道尔在北京相识。古道尔是全世界研究黑猩猩的权威,奚志农是中国拍摄金丝猴的权威。此后,每当古道尔在北京办讲座,奚志农只要有空,都会参加。奚志农有个愿望,每次与古道尔见面,他都会说:“古道尔博士,有机会的话,我想带你去看看中国的金丝猴。我们中国的滇金丝猴只有不到2000只了!”每一次,古道尔都会显现出向往的眼神,但是她说:“我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是被精准计算的。虽然我很想去看看,但是没有时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珍第一次来中国,当时北京天气很差,污染严重。珍的眼睛被刺痛,一直在不停流泪。相比城市,她应该更属于野外啊!”奚志农无奈地说。

  如今,古道尔把她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飞机、大学演讲,全世界的“根与芽”环保教育宣传,以及慈善筹款晚宴。北大教授吕植告诉记者,就她个人来看,环境教育和野外科考并不矛盾,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而野外科考保护,则刻不容缓。

  但古道尔却把两者分得很开。她说:“我跟夏勒博士很不一样。夏勒博士关注的是破坏。通过野外考察,建立保护区,拯救濒危的动物。而我,则是想把动物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大家觉得环保充满希望。这项工作很艰巨,值得我花费全部的时间来完成。”

笔名: